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更是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法治保障。
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产教融合……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职教改革发展新任务,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各抒己见,助力职业教育真正“强起来”“活起来”。
打通职教学生升学就业通道
作为曾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夺得汽车喷漆项目金牌的青年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一直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发展。
“要想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就要真正提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发展环境和社会地位。”杨金龙希望从国有企业做起,对通过相应技能等级认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薪资待遇,在内部晋升中给予技师、高级工毕业生享受本科、大专生同等待遇,进一步落实高级工、技师层次毕业生在学历上等同于大专、本科,并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央和国有企业等招聘中同等对待。
在工作实践中,杨金龙深刻体会到,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只有与产业对接、与企业呼应,才能有生命力。他建议国家整体统筹各地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专业发展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各地产业链更加紧密对接,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也关注到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问题,她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很多技工学校的专业由人社部设定,但当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想要升学和就业时,招录方是以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作为主要筛选依据,导致职校生缺乏对口的报考途径,容易造成普职分流焦虑。
“提高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认可,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打通中职阶段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通道。”马丹建议将人社部的专业目录和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进行整合。一方面,人社部门应紧密结合市场动态,及时发布相关人才需求信息,并与教育部联席,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此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也应选取行业和企业代表为职教专业设置献计献策。通过各方相互协同,以科学的方式形成全国统一的专业目录,这也有助于推动中职学校与中小学校联合开展职业启蒙、职业体验等课程,让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时对自身有清晰认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和专业。
“目前学生在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只能选择一种,不利于全面持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胡东方建议加速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等值化融通,比如,高职教育的学生通过考试或学分互认同样可以到高等教育的学校去读书,打通“一堵墙”,以此畅通各类技能人才学历、技能提升深造通道,从而形成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贯通的人才发展路径。
让技能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国家鼓励职业学校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通过担任专职或兼职专业课教师等方式,参与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能传承等。
“能工巧匠具有高超的实践操作能力,聘请他们担任专业课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但在调研走访中,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鲍虎军发现,当前公办职业教育学校在聘任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教师时存在诸多障碍。
比如,能工巧匠往往至少需要扎根基础岗位20多年,许多人的学历只有中技、职高。但根据目前教育和人社部门的准入规定,公办职业教育学校对专业课教师的年龄普遍要求在45周岁以下,学历普遍为大专以上,很多能工巧匠无法达到招聘门槛。
此外,由于能工巧匠在任教资质、教学业绩、课题成果等方面与科班出身的教师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入校后在职称晋升评审等方面阻力较大,导致“进来的人留不久,留下的人升不了”。
对此,鲍虎军建议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对学历条件、面试条件等进行相应调整,考评中突出专业实操能力、带徒能力,弱化对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的考核。
同时,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让优秀的能工巧匠能充实到职业教育一线需要动手实践的课程体系中去。比如,适当降低能工巧匠入职门槛,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给予学校更多自主权,下放一定经费保障权与编制自主权,完善优化能工巧匠职务职称评聘制度及入职后的晋升体系等。
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发展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看来,职业院校应牢记“技能强国、科教兴国”使命,发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势,围绕国家制造强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瞄准技术变革方向,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苏华建议,职业院校应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人才链紧扣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同时,积极整合地方政府、科技推广部门、产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等各方资源,组建产业技术推广应用、成果转化联合体,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生产、市场竞争优势,推动产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河北省委会副主委、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还存在地方政府主导作用亟待增强、绩效考核评估亟待完善等问题。他建议,认真贯彻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地方为主,全面落实“政府应当加强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张运凯指出,地方政府应细化制定本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制度,落实落细校企合作中企业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政策和附加教育费、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成情况等作为评估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参考。在行业企业评级和综合评价中,将企业对职业院校支持情况纳入评价指标,引导企业积极同学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记者 赵晨熙)